中秋佳节难道又要被催婚瞧瞧古人过得有多潇
2022/8/9 来源:不详中秋即将到来,在本是团圆的日子里,却不知有多少大龄男女们,又开始了愁眉苦脸。问之缘由,终归是撇不开相亲、催婚。也着实没办法,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本就不怎么宽裕的假期,随着加班增多,就更显不宽裕了。
曾经的那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算不算讲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声呢?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里的长辈们总会指着月亮上的阴影,给一群“小听众们”讲故事。没有污染的空气中,飘荡着月桂树的花香,抬头望天,只见星辰密布,璀璨的众星拱着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银色的月光照射大地,仿佛给万物生灵披上了一层银辉。
老套的故事,却百听不厌,不知今年后羿大神与嫦娥仙子能否相聚。如果后羿不从王母娘娘那拿走仙药,想必也不会引得小人蓬蒙窥视,而没了蓬蒙的逼迫,嫦娥自然就不用吞了仙药,奔赴寒冷而又遥远的月宫。
为了怀念妻子,狩猎归来的后羿,只好对着明月呼唤爱妻的名字,然后用祭拜的方式,摆起香案贡品,通过明亮月光,传递自己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当然了,嫦娥在月宫里也不孤单,至少还有吴刚与玉兔相伴。
不过关于中秋的传说,也有另一个版本,说起来挺不文雅的,因为有些古籍记载,说嫦娥并非美人,而是一只大蟾蜍,只能感叹古人想象力的丰富,有时抬头望眼圆月的阴影,还真有点像,不过甭管哪个版本,中秋佳节团圆,却是千古不变的,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忙碌的现代生活里,中秋节已经简配的不能再减配了,届时子女离家近的,会拿着单位发的月饼,然后拿回家,进屋的那一刻,爹妈已经做好了满桌子佳肴。离家远的呢?打个电话跟家里问候一声,报声平安,儿行千里母担忧。
更有甚者,为了加班为了三倍薪水,几乎已经忙得都忘了哪天是中秋了。下了班,草草吃口饭,躺床上惬意地玩会手机,待得快午夜了,直接休息,以便转天继续加班。古老的团圆节,到了现代丝毫感觉不到仪式感。
所以读者大大们,跟随笔者穿越回古代,看看祖先们是怎样对待中秋节的。中秋赏月必不可少,作为传统节日,古代帝王到了中秋节这天,会举行拜月礼,包括民间的老百姓也一样,在屋子外面一家人共同赏月。
赏月自然就少不了吃月饼,作为象征着能让家人团圆的糕点,唯有中秋节才能吃得到。光吃月饼可不行,还得配上醇香的桂花酒,不管男女老少都会酌量小饮一杯,图个吉利。到了明朝之时,有钱人家里还会吃螃蟹。
中秋佳节正是河蟹肥美之时,古人会用蒸笼将其蒸熟,然后围成一桌,每人身前都有会放置,由姜末与醋汁兑成的酱料。桌子上还备些石榴之类的新鲜水果,用来解腻。宫廷更会邀请戏班,演些神话剧温馨气氛。
待的发展到清朝,就更加了不得啦,史料记载清宫中,每逢中秋就会做个特别大的月饼,有多大呢?足以占满八仙桌,然后在旁边配上些素菜,比如毛豆、花生米、脆藕之类的,月饼上面混搭各种瓜果,待得皇家拜月完毕之后,一人一小块象征性吃点,剩下的则赏给宫娥太监。
更有意思的是,唐朝之前中秋只是个形式,虽有赏月但仪式感并不强烈,而到了大唐之时,那些学富五车的才子们,会互相吟诗作对,运气好的还能搏佳人一笑。宋朝中秋什么样呢?跟唐朝氛围恰恰相反,宋代学者们更倾向于缅怀与伤感,什么阴晴圆缺之类的,不过宋朝人对中秋节,却相当看重,甚至当天不禁宵。
作者点评
看完古人的中秋,是不是感觉特别的高大尚,古人们对中秋节的看重要比春节还在以上,可能跟连年的征战有关系吧,所以先辈们更加注重那种团圆之情。而到了现代,中秋节明显味道变淡,与其说仪式感,不如说走个过场,吃完中午饭分道扬镳。怎么样,羡慕古人的中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