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毛豆会自主阅读后,我的培养目标
2022/5/15 来源:不详毛豆今年上二年级了。我问了问他,他们班孩子有多少可以自主阅读,他答,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实现自主阅读了。在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有不到一半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我发现一个现象是:很多妈妈在孩子上了小学、有了充分的识字量以后,就不再操心孩子的阅读了。因为很多人会想,反正孩子也上学了,识字量也够了,能够自己读课本了,也可以自己看懂书上的题目了,阅读我是不用再操心了,读多读少,就由着孩子自己去吧。但是,某一天我看到的一本书,支撑了我的想法,也让我觉得,识字以后就不再抓阅读,仍是不对的。这本书是投资圈的网红书:张磊的《价值》。这本书有多红呢?红到,甚至光推荐语就另附了一本小册子。吹捧这本书的文章到处都是,多到我都懒得放在这里了。这本书是非常好,但今天在文章里不是荐书的,尤其是对于小白来说,虽然鸡血打的很足,但这本书一部分内容其实混淆了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区别。如果你是投资新人,不建议你从这本书开始看。一是因为万一看完脑子一热,去买了大热科技股的股票,可就糟糕啦,二是投资新手还没有形成经过市场验证的体系,一定要慎重运用这本书里运用到的理念。我之所以提到这本书,是张磊在书中提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当时就盯着这句话读了五遍以上。这句话用来形容自主阅读后的目标,实在是再精准不过了。不争谁自主阅读更早、谁在童年早期认字量最多,不争短期的东西,争的是细水长流,是贯穿一生的阅读量的积累。如果只争在小时候识字早、会读书,真正认字后却又很少读书,又有什么用呢?会自主阅读后,不再抓阅读的后果如果是孩子会自己看书了,就停止抓阅读,容易有什么后果呢?——我觉得是这样,总体说来,因阅读能力的缺失而给孩子造成的学习困扰并没有解决。比如孩子阅读速度慢,经常读不完题,老师就要求交卷了。比如,老师规定的阅读书目,孩子总是读不完;比如,老师要求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孩子却总是没兴趣;比如,老师发了推荐了一大堆经典著作,孩子却读不进去。再比如,孩子的阅读量比其他班上的同学差很多,班上的同学能够看得进去厚厚一大本、密密麻麻的字书,自己的孩子却一看就挠头、看得很困难。阅读是和写作紧密相关的,阅读带来的困难早晚会反映到写作上。有可能,孩子在写作的时候,笔仿佛有千斤重,一个字也憋不出来。也有可能,孩子写作的词语单调,故事情节枯燥,作文经常被老师批评。阅读对孩子带来的学习成绩的影响还不仅仅于此。我们举几个例子,首先,进入小学后,阅读材料会越来越难。孩子即使能熟练认知小学生字表中的字,但是仍有可能对课本、课外书等阅读材料读不懂、读不快。其次,做题的时候,可不仅仅是识字就可以了,还需要恰当理解字、词、句中的含义。所以,如果孩子阅读能力不足,理解题意就会很慢,结果就是虽然这些题目孩子都会做,但是交卷总是特别慢。而且大家知道吗?小学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留给阅读课外阅读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孩子读的慢、读不顺畅,那么久而久之,连这一点课外阅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高效的时候,阅读能力也很难得到根本的提高。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最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大特点,就是从足够多的阅读材料中摄取充分的信息量,那么如果孩子读得不够快、不够好,理解能力不够强,怎么能从儿科内学习时间又紧,怎么能够从课外阅读中摄取到足够多的信息呢?这也是一个必须要提高阅读能力的原因。毛豆在自主阅读后的目标毛豆在自主阅读后的目标,我也进行了分解,和大家聊一聊。基本上分为三个模块:读得快、读得好、读得多。先来说说“读得快”。首先是,要保证题能读的很快,不要在题目上浪费时间,把时间多留下来思考;其次是在读书上的快。上小学后时间越来越紧,长长的悠闲的阅读时间好像变得更加奢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毛豆学不会快速从书中获得信息,随着时间的紧缩,能读进去的东西就更少了。所以读得快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大学老师说,有的书你不能不读,但还不能逐字逐句的读,对于很多读物,毛豆应该加强泛读的修养了。再来说说“读得多”:这里指的是阅读题材的广泛。上周我刚刚又看了一本《我在深圳当市长》,作者是于—年任职深圳市长的李子彬。李子彬是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走马上任的,这本书就是他亲历者的视角和珍贵的工作手记。全书中,我最震撼、也是受益最深的是这么一段,大意是这样的。李子彬觉得,要当好一个市长,需要看什么书?要具备什么知识结构?不像是很多人认为的,看一些政策、管理方面的书就可以了。市长,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职位。李子彬说他在任市长时,虽然没有什么个人休息时间,但是一闲下来必定是看书,及时回血。他总结了他看过的书:首先要看的是历史书,形成超广角的视野与格局;其次要看科技书,不然就是内行管外行,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呢?还要看文学书,文学与小说可以促进对人性的深层次理解。最后才是具体细枝末节相关的政策执行技巧等书。李子彬打趣说:“市长,就是一个杂家。任何知识盲点都是要规避掉的。”我们的孩子不可能将来人人去当市长,但是,这个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之杂之大,却对我们提了个醒。所以,关于读书,我们也从来没有在毛豆的头脑里预设一个框架:框架之内的书是有用的,之外就是无用的。更没有说:“你先把课内的教材读好,再读课外的。”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课内课外之分,世界是平的,知识是在更新流动的,只要他有兴趣,就应该广泛涉猎。那具体来说,无论是科普、历史、科幻、文学、传记、地图册,都可以。最后来说说“读得好”:有一些书可以开始反复的读了。当然,这种反复读,不是指的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反复啃一本同样内容的绘本,而是开始读一些经典书。一些经典书可以点亮孩子的智慧,有的书是需要“嚼”的。毛豆小时候看过莎士比亚的漫画版和缩略版,他再大一些,我准备带他去读一些莎士比亚的原著了。就像李子彬市长在前面说的,读文学是为了深刻地了解人性。莎士比亚的著作里,人性常读常新。最后……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带着毛豆在书店读书。书店暂时没有空位置了,我就让他坐在小梯子上,一旦有人离开,我们再去坐,毛豆照样专注。而我呢,席地而坐,盘腿把笔记本电脑打开,飞快地敲下了这篇文章。这就是像张磊说的一样,读书这条路像马拉松、像流水,滔滔不绝。对儿童阅读这个领域来说,前面走得快没什么意思,一直在流才可以。没有人可以在童年早期把有益的书全部读完,后面看孩子看了什么、读了多少,才有意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