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养数字赋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人民资

2023/1/26 来源:不详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气象监测仪、植保无人机、山地轨道运输车、智能分选机……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荔枝园,这两年增加了许多数字化设备。在云雾缭绕的东水山茶园,沿着山路,随处可见数字化设备对整个茶园进行实时监测。在程村镇洋边海的蚝排上,在织篢镇鸡乸(土+朗)村的罗非鱼养殖场里,有不少“探头”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这是近年来阳西县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数字探索的缩影。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阳西县作为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和广东省数字农业示范县,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按照广东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要求,立足县情,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深度融合,坚持推进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三端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农业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目标,阳西县在-年开展以优质蔬菜、岭南水果、花卉、南药、茶叶、优质粮油、水产等为特色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两年内对村集体或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牵头创办的农业产业园实行奖补,全县评选30个成效明显的县级农业产业园,每个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补给当地镇政府,由镇政府统筹用于产业园发展建设。截至目前,阳西已建设了荔枝、程村蚝、东水山茶、罗非鱼4个数字农业产业园,以及深海网箱养殖、海洋渔业种苗、沉香、西瓜、水稻、富硒蔬菜等十大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通过充分发挥4个数字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更多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实施新的一批数字农业项目,逐步形成“四园+若干园”全域数字农业发展格局。

1荔枝数字农业产业园

数字技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阳西县荔枝面积约13万亩,其中核心产区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万亩荔枝园,是阳西4个数字化农业产业园之一。荔枝园内广泛分布的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实时将雨水、湿度等气象信息、土壤EC值,以及荔枝园内的实时监控画面传回到产业园办公室的大屏上,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荔枝生长情况。

荔枝产业园安装了10多套物联网监测设备,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提供气象灾害预警、长势监测、荔枝病害预警和打药适宜性分析等功能。再应用植保无人机、无人车,提升植保效率的同时精准控制药量,降低人工成本约90%,节约农药使用成本约40%。在采后运输环节,借助山地轨道运输车15分钟一趟就可以运输斤,运输效率提高10倍。

“通过户外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视频监控、植保无人车、植保无人机等数字设备,构建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能够精准地为荔枝生产提供分析和指导。”合作社负责人陈迪介绍说,荔枝园将还启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只要扫码就能看到荔枝的安全检测报告、糖度、有机肥使用等信息,进一步打响阳西荔枝品牌。

2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

数字化养殖全程留痕

在阳西鸡乸(土+朗)村,附近有数千亩的罗非鱼养殖场,目前已有亩进行了数字化技术升级。安装了5G基站、水质监测、空气监测设备以及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等,相关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罗非鱼生产管理系统。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大屏幕,实时向外展示罗非鱼养殖基地的水质、空气等监测数据,包括水温、水溶氧量、空气湿度等数据,以及水塘监测画面等。”养殖基地负责人说,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让整个养殖过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全程留痕,可以追溯整个养殖过程,突显基地罗非鱼的高品质。

据了解,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降低养殖场电费约10%,节省饲料成本约5%,鱼死亡同比减少约8%,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

3程村蚝数字农业产业园

实现全方位养殖数据可视化

在程村镇的万亩蚝养殖基地,安装了9个数字化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海水水温、pH值、盐度等信息。同时,开发程村蚝养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事计划、收获记录、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流程的信息化指引,提高生产的智慧化水平。

建设物联网监控系统。一方面可通过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养殖水体的盐度、溶氧量、pH等参数,结合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异常的实时告警,提醒养殖户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农户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在蚝排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该系统实现对养殖环境的远程视频监控和定时抓拍,为养殖户提供实时监控和事后追溯的渠道。配置养殖水质环境监测系统、百万高清球机监控、智能气象站、室内外电子显示大屏等多功能板块,可实现对温度、湿度、强度,大气压力等养殖数据的全方位可视化。

同时,程村蚝数字产业园基于供应商与采购商的行为开发其流通大数据平台,为阳西县农业管理部门了解当地优势品种的市场表现、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等信息提供量化判断指标。这有助于管理部门及农户、经纪人及时了解当地优势农产品的采购热度和价格异常变化等情况,并针对异常变化制定应对措施,从而便于政府和生产者了解最新全国市场态势,掌握先机,创造和保持优势。

4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

推进茶叶溯源体系建设

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是阳西县四大数字农业产业园之一。目前,园内安装了3个气象站、18个土壤监测站和10个智能视频监控,对整个茶园进行实时监测。所有监测数据接入茶叶生产管理系统,茶园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茶园的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以及茶叶生长情况的实时画面。安装的智能监控系统也发挥了智能巡园的作用,有效节省了人力。

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正在推进茶叶溯源体系建设,结合茶叶生产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消费者只要扫码便可看到茶叶的产地信息、生长环境数据、生长过程照片、质量检测报告等,进一步打响东水山茶的品牌。

5南药数字农业产业园

加快构建深加工产业链条

阳西县种植南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种丰富。近年来,阳西县的南药产业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统计,阳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7万亩,预计年产量2.8万吨、总产值5亿元。其中,牛大力1.2万亩,沉香1.1万亩,薯蓣0.6万亩,益智0.15万亩,三杈苦0.15万亩,首乌、佛手、金钱草和五指毛桃等其他中药0.5万亩。

阳西县通过建设南药数字农业产业园,示范引导广大农户进行南药的合理布局、科学种植,优化南药产业种植结构。同时,还通过统筹整合资金、优惠政策,全面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强技术支撑,加快深加工产业链条建设,拓宽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增加种植效益。

6富硒蔬菜产业园

打造连片毛豆种植基地

塘口镇有亩的土地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之一。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在塘口镇的富硒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类农作物样品中,大豆富硒最为明显,富硒率达到83.33%。其次为水稻,富硒率76.92%,花生、水果富硒率50%。

近年来,塘口镇大力发展毛豆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连片毛豆种植基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还为村民就业提供岗位,过去的丢荒地摇身变成了“聚宝盆”。此外,该镇将进一步利用好富硒土地资源,打造以毛豆为主的特色富硒蔬菜,打造富硒蔬菜产业园,引导农户发展蔬菜种植。

7西瓜农业产业园

年产西瓜5万吨畅销珠三角

西瓜是阳西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2万亩左右,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畅销周边及珠三角地区。其主要种植区域为上洋镇,常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55%以上的农户都种有西瓜。并且熟练掌握了嫁接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目前,上洋镇已经被评为省级西瓜专业镇。

上洋镇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是西瓜种植大镇,产品素以“体靓、肉红、甜少核、皮薄水多脆无渣”远近闻名,目前阳西县海皮西瓜已经成功申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当地的西瓜基本是以春种为主,占全年总面积的95%以上。

8海洋渔业种苗产业园

推动“育繁推一体化”

阳西县是海洋水产养殖大县,在大力推动水产养殖向名优、高品质养殖方向发展的同时,全力扶持发展海洋种苗产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为水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种苗支撑。

今年阳西县共有苗种生产场(点)个,面积1.3万亩,池塘1.27万亩。有车间15万平方米,建成实验室、标本室等科研场所一批。其中,省级水产良种场4家,国家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2家。海洋种苗主要包括对虾、蚝、金鲳、黄鳍鲷、黑鲷、平头鲷、珍珠龙趸等海洋水产品品种,以溪头、上洋、沙扒、儒洞一带沿海镇为主产区。其中,鱼苗产业最集中的为沙扒镇连接儒洞镇海岸,总面积超1万亩。

去年,阳西县海水苗种年生产量超亿尾,产值超5亿元,从业人员近人,是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阳西县水产苗种场共保有各类亲本5万单位、后备亲本7万单位,年可生产苗种0亿单位;其中保有鱼类亲本4万尾、后备亲本6万尾,年可生产鱼类苗种亿尾;保有虾蟹类亲本0.8万尾、后备亲本1万尾,年可生产虾蟹类苗种亿尾;保有贝类亲本0.2万单位、后备亲本0.4万单位,年可生产贝类苗种亿单位;保有龟鳖类亲本0.1万只、后备亲本0.3万只,年可生产龟鳖苗种2.63万只。

阳西将以打造海洋渔业种苗产业园为契机,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渔业种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高等院校合作,加快推进海水鱼苗特色养殖品种的繁育设施改造升级,着力打造创新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完整的种业龙头骨干企业。

9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

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作为海洋渔业大县,网箱养殖是阳西县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传统小网箱面积约万平方米,年产量吨,占海水鱼养殖总产量的30.65%。为满足渔港建设需要和保障航道畅通,阳西各渔港内的传统网箱养殖区将逐步减少渔排数量,深海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自年底,阳西县平方公里青州岛风电融合海域纳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来,该县大力发展海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投产深水网箱从年的不到口迅速增长到多口,年产量9万吨,产值达20亿元。主要养殖品种金鲳鱼产量占比达95%,正在塑造“金鲳鱼之乡”品牌。

阳西县委、县政府加大海洋牧场的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华能、三峡、华电、明阳等风电企业和恒邦、海纳、海大等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深海网箱养殖、休闲渔业等海洋牧场项目。目前,已有阳江市圣腾渔业有限公司、阳江明阳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4家企业参与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发,投资额达12亿元。

10水稻农业产业园

连片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

阳西县位于广东西南部,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条件优越,发展水稻生产得天独厚,水田面积31.38万亩。上半年水稻种植面积14.5万亩,下半年种植水稻超过17.5万亩。

种植的特色水稻主要有丝苗米、海水稻、有机水稻等,并积极打造自主品牌。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扩大销售渠道,在省内建立相关体验店,集体验和销售合二为一,让消费者了解阳西丝苗米的好品质,带动销售。

丝苗米种植基地位于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国家级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面积亩。主要的技术路线有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等。在栽培上采取集中软盘育秧,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病虫绿色防治,良种良法种植栽培,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

今年,阳西县加快水稻绿色高质量高效示范区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建设5个连片0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分别位于程村镇陇石村、上洋镇福湖村、上洋镇新村、儒洞镇边海村、儒洞镇寿场村、新圩镇南门垌。集成推广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带动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农产品稳产高产、节水增效和提质增效。推广“稻稻薯”种植模式,在种植中运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节肥节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精准施肥和有机肥代替化肥等技术,示范区病虫草害专业化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田间无明显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等。

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扩大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飞播飞防、机械收割、稻谷烘干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着力补齐机械化栽植和烘干两个短板,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以上。落实提供初级市场的粮食烘干用电享受农业生产电价等政策,实施好新建2个省级粮食(稻谷)烘干设施(服务中心)项目。优先落实粮食生产机械购机补贴,逐步推进“机器换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延伸

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助力农产品热销全国

为了加快农产品流通,阳西县以广东供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为契机,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冷链物流骨干网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构建覆盖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冷链物流保障体系,打造农产品流通中心。

省供销社属下企业广东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多次调研考察,最终确定把阳江市的冷链物流项目落户阳西县,选址在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第四期。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约80-亩,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于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约35.5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冷藏保鲜各类农副产品1.5万吨,具备年处理农产品10万吨以上的周转规模。

阳西县将发挥交通地理优势,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依托阳西县丰富的水产、果蔬等农产品资源,面向粤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助力阳西特色农产品走出阳江,销售至全国各地,打造成为区域农产品供应基地。

本版撰文:卢美艳梁远红

本版供图:阳西县融媒体中心(除署名外)

本版统筹:张文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