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豆添了ldquo吐口水rdqu
2022/5/15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最近,毛豆多了一个很令人苦恼的新“毛病”。他总是爱吐唾沫,像刷牙似的吞来吐去,说实话,我写到这里都有点恶心得写不下去了
最先看不惯的是姥姥。姥姥说:“啊呀,你什么时候学会的这个坏毛病呀!多不雅观!赶快停!”姥姥说完,全家人说。可是,并没有改观。他还是喜欢嘴巴吐沫沫。说得好听,像一只小螃蟹,说得不好听,就像个没教养的孩子。
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好起来。我开始奇怪,也许毛豆有什么想法,不想让我知道吧。
有一天,毛豆在没有人逼着他改掉吐沫沫压力的情况下,说出了他的想法:
妈妈,你看,我洗手的时候,洗手液有沫沫,大家说可以杀掉我手上的细菌。
我刷牙的时候,牙膏有沫沫,大家说可以杀掉我嘴巴里的细菌。
那么,我的口水里的沫沫,可以杀掉我嘴巴里的细菌吗?如果可以,那我就不用刷牙了!
我一瞬间变得好惊喜,这孩子,原来不是养成了坏习惯,而是学会运用了“归纳法”来总结世间万物的规律了。这是多么宝贵的思维萌芽呀!
为什么说“归纳法”是对孩子
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
这得从人类进化史上说起。人类进化的全部进程浓缩为四个字,就是“探索”和“创新”。为了节省时间,人们没有办法一样样的探索事物,只好把相同特征的事物归结到一起,认为他们有相同的功能。
举个例子哈。
假设远古人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了一片森林。这一小撮探险部队饿的发慌,决定找点东西吃,四下一打探,他们发现了一只鲜艳的红蘑菇,在那时候,他们不知道这个蘑菇是不能吃的剧毒食物。
第一个人吃了鲜艳的红蘑菇,中毒死了。
第二个人吃了鲜艳的黄蘑菇,中毒死了。
第三个人改为吃其貌不扬的颜色黯淡蘑菇,生还了。
于是人类用归纳法得出了大致规律:鲜艳的蘑菇是有毒的!
当然这个规律未必是对的,但毕竟大大节省了人类探索的时间。人类不用反复牺牲一个个同胞的生命来验证,以后离鲜艳蘑菇远一点就行了。
在以后人类历史上的探索上,“归纳法”也会起非常大的作用。比如毛豆,就可以把他的发现扩展到其他一切“有沫沫”的东西,认为:
洗手液能杀菌——牙膏能杀菌——它们都有泡泡——所以,有泡泡的东西都能杀菌。
教孩子如何“洞悉”归纳法的不靠谱之处,
识别出事物的本质
要知道,归纳法大部分靠谱,少数时候却非常不靠谱。毛豆这次就是错认为“凡是有泡泡”的东西,都具有能杀菌的功能了。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本质呢?我和毛豆进行了一系列启发式的对话。
我:洗手液的泡泡能杀菌,牙膏的泡泡也能杀菌,那么口水也能杀菌吗?
毛豆:我觉得能。
我:那么,大家每天嘴巴里都有口水,为什么还要刷牙呢?
毛豆:那……也许不能。
我:那为什么口水不能杀菌呢?
毛豆:我不知道!
我把一模一样的三个彩色盒子摆在桌面上,把盒子里面分别放上了枣、绿色葡萄和紫色葡萄,然后把盒子关上。对毛豆说:你看,外面看是不是都是一样的盒子?可是他们内里却是不一样的。
毛豆什么都没说,聚精会神的摆弄盒子里的枣,一会拿出来,一会放进去,还颠倒位置。我知道这是孩子在“做中学”,他在摆放盒子位置的过程中,知道了“含有”的概念。
我说:就像盒子里面有不同的水果一样,泡泡里面有的东西也不一样。洗手液里面有杀死细菌的东西,牙膏里面有杀死细菌的东西,那么口水里呢?没有。
毛豆:你怎么知道有或者没有?他开始质疑我的信息来源了。
我顿时语塞。其实我也是从网上查来的,有时候的确不能分辨信息真伪。真恨自己理工科和医学的知识太少。
我说:我们可以一起查呀!
毛豆说:好!说着,和我一起坐在了笔记本电脑前。我找了一些可信度高的科普网站,比如果壳、googl等,把结果写在了显示板上:
洗手液的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是用来清洗手上的油污的,例如高级脂肪酸钠;抑菌类的洗手液比如舒肤佳,含有的杀菌抑菌成分是三氯卡班。
牙膏的成分通常由摩擦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甜味剂等混合而成。
口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8.5%~99%,其余是含钠、钾、钙、氯、硫等离子的盐类,以及淀粉酶、黏蛋白酶等。
现在就一目了然了。我对毛豆说:
你看,洗手液能杀菌是因为有迪保肤、牙膏能杀菌是因为有柠檬酸锌,而口水,只有水和少量矿素质元素,所以是不能杀菌的。
毛豆说:那为什么迪保肤和柠檬酸锌成分可以杀死细菌?
我:说实话吧,妈妈也不知道,也许关于“微生物”的书,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妈妈去搜罗一下书,好吗?
这是毛豆第一次体会到“归纳法”的不靠谱之处。很久之前,人们见过一只白色的天鹅、又见过一只白色的天鹅,又见过一群白色的天鹅,于是推断,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一直到人类发现澳大利亚大陆,见到黑色羽毛的天鹅,这才懵逼。
这次对话,毛豆学会了看到事物的本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一直在提问?妈妈的信息来源是准确的吗?为什么XX成分可以杀死细菌,而口水不可以?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本质差别?毛豆的思维就像流动的水,见缝插针,流到的疆域越来越大,反思也越来越深。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我们成人觉得模棱两可,反正不影响过日子就行,但是孩子们都在怀疑为什么。
我不喜欢教给孩子知识,我喜欢教给他们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就像孩子手里的斧子,把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逐一筛选、精修、最后剩下的才是去伪存真的真相。
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观察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创造力只能在包容接纳的环境中发生
这里我就不谦虚了,我先夸夸我自己哈~
在看到毛豆做出和传统规则不符合的行为时,姥姥、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是站在规则角度上的严厉批评:小孩子怎么可以吐口水?恶心死了,快改掉!
但是他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孩子背后是有什么样的想法?孩子是不是在生发一个伟大和创新的点子?孩子是不是在验证他的观察?
我能用中立和包容的心态去等等孩子,愿意去相信没有孩子是故意搞怪、做丑事的,因此意外发现了孩子正在运用归纳法,给观察到的事物总结出一条规律来。他正在吐唾沫的时候,也许就在想象细菌是怎样在进出他的嘴巴。这一点,是已经长成无趣的大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说来也奇怪,自从我带着毛豆认识到口水不能杀菌以后,毛豆再也没有吐过沫沫。他已经知道这件事的答案,好奇心就没有了,转而去观察其他的事物了。换句话说,我用了一种更好的方式,化解了孩子的“坏习惯”。
我想起一句对我影响很深的话:“教育不是给孩子灌满一桶水,而是帮孩子点起一把火。”怎样观察孩子,帮孩子激发求知欲,让孩子从小学会成体系的逻辑思考方法,我和毛豆今天的这个例子,也许给你一些启发吧!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