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来剥豆,我也来剥豆,这种美食的记忆是
2023/3/18 来源:不详江南的三四月,有心的朋友总是可以看见大街小巷的老人们一起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晨练或者晚饭散步的时候,坐在休息的场所,一起在剥豆。
这也许是一种集体的记忆,或者说是一种集体的美食爱好。剥豆这种事情,老人们多数不喜欢假人之手,而是自己来,一边可以锻炼自己的手指灵活度,一边还可以省钱,自己剥出的豆子更加的鲜美。
剥的这是什么豆子呢?这豆子正是鲁迅先生《社戏》里面所提到的罗汉豆。这颗不是浙江绍兴的专利,罗汉豆是江浙沪的集体意识,对于这种美味的向往是一致的。
浙江绍兴把蚕豆,称作罗汉豆。不仅因其形似罗汉头,更因其神似。罗汉是佛教中逍遥闲适的角色,而蚕豆制成的茴香豆是绍兴最常见的“闲食”,茶馆以之为茶食,故以罗汉命名蚕豆,是再合适不过的。而在《孔乙己》里面提到的茴香豆有可能也是指的这种罗汉豆做的。在上海,也有比较出名的兰花豆,也就是这种豆子制作的。
鲁迅先生在社戏里面,描述少年们去偷偷采罗汉豆的趣事:“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看着这质朴的描述,不仅心生向往。但是去偷偷采蚕豆是不可能的。但是买上一些来剥豆还是可以。这种嫩蚕豆怎么做都好吃。油炒炒,盐水煮煮,或者加入辣椒,油泡着也很好吃。以前上海有家小梁园,他们家的蚕豆有油浸泡烧的就很好吃,每次都会去点一份。可以老板升级做年代秀后,不知怎么就不做了。现在也没有找到更好吃的一家。
既然外面没有,自己又会烧,索性就来剥豆自己做了。你也来剥豆,我也来剥豆,看来这种集体的记忆还是深入人心的,难怪鲁迅先生《社戏》里面的罗汉豆,影响了一代代的读者。
热锅起葱油,稍稍多一些,剥好的蚕豆洗净下锅,一顿爆炒,锅铲齐飞,佐以葱花,食盐等调味即可,豆子有自来的鲜味,所以无需其他,原味最美。如果喜欢辣椒的朋友,可以加辣油和辣椒来烧,也是很好吃的。每顿饭来上一碗罗汉豆,和家人再来点小酒,这滋味,谁吃谁知道。
当然,这蚕豆的做法肯定不仅仅限于此,要知道,我们在食材的做法上可谓极其丰富的。如果选上上好的雪里蕻,加上这蚕豆的豆瓣来炒,也是极其美味的。作为饥荒小菜,或者是阳春面的浇头,这有很好吃的。不亚于毛豆阿姨说的,用毛豆来炒咸菜的做法。
大街小巷的剥豆大军,体现出我们对美味的执着和向往,好吃的食材总是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按照节气来品味食材,对身体才是最佳的滋润。不要向往大棚的蔬菜,更不要老师反季节食用,这些都违背自然的规律,对身体怎么会好呢?
好吃的蚕豆,伴随着江南的烟雨成长,钟灵地带来鲜美的滋味,成为江南老幼集体的美食记忆,正如谷田稻香坚持在东北黑土地上自己种植大米,按传统方法种植大米一样,只有这种精耕细作的做法,才会有好的食材,才能有好的餐品,身体长此以往才会健康。无论东西,中华的美味和传统文化,就这样留存在集体的记忆中,一代代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