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机推广,堵在最后一公里
2023/6/20 来源:不详“海门是青毛豆主产区,可自己研发的青毛豆联合收获机却没能在海门发挥作用。”11月下旬,记者在南通调研农机推广时,遇到“老农机”杭颂斌倾吐苦水。
杭颂斌上世纪80年代末在海门农机服务总站工作,后单位改制,他创办了海门万科保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门为收割机厂生产零配件。年,杭颂斌开始研发青毛豆采收机,迄今投入超过万元,已成功研制出16台青毛豆收获定型机,并投入应用,只不过作业区域不在本地,全部在外省,“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台农机拥有20多项专利
我国是青毛豆消费、出口第一大国。青毛豆因投入少、经济效益较高,成为广受农民欢迎的高效农业主要推广的特种经济作物之一。省农科院的数据显示,我省每年青毛豆的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全国青毛豆的种植面积约在万-万亩,且在逐年扩大。但青毛豆豆荚采摘由于没有适合的作业机械,长期依赖人工,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效率低,直接影响了青毛豆的种植效益,也成为制约这一特经作物规模化种植的瓶颈。
“老农机”出身的杭颂斌看到了商机,从年起开始研发青毛豆收获机,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拔秧式青毛豆联合收获机,共获得7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加起来有20多项专利。纵观市面上的青毛豆收获机,无论是单台多万元的进口机,还是单台几十万元的普通机,采收质量都不太理想,存在损耗大、含杂率高、豆荚表面受损严重等问题,导致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据杭颂斌介绍,经过不断改进,他研制的拔秧式青毛豆联合收获机具有清洁度高、脱粒效果好的优点,作业效率是人工采收的50倍以上,采收的豆荚质量丝毫不逊于人工采收,而且损耗率也不比人工采收的差。
机械采收市场潜力巨大
青毛豆是我省特经特粮作物主要种类,仅海门一地种植面积就有七八万亩。杭颂斌算过一笔账,青毛豆平均亩产0斤以上,目前人工采收的报酬每斤在0.4元-0.6元之间,也就是说,一亩青毛豆的人工采收费用在元-元。机收按每斤豆荚0.4元、一天一台机器采收10亩计算,一天的采收收入0元,剔除油耗、工人工资、折旧等费用按元测算,一台机器的一天净收入至少元。放眼全省乃至全国,青毛豆机械采收作业的市场更是潜力巨大。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船底没水,航行不起来。”杭颂斌叹息道,成功研发青毛豆采收机后才发现,机械化采收青毛豆,其实对青毛豆的品种有要求,启海地区的“小寒王”品种,杈枝多,枝细、脆、容易折断,不太适合机收,“翠绿宝”品种也因挂荚太低,也不适合机收。而浙江“64”、湖北“九月寒”等青毛豆品种特别适合机收,损耗低于10%,且效率高,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据测算,一亩青毛豆人工采收,需要五六个人忙活一天,而机械化采收,一台机器1小时可完成,比人工有显著的竞争力。因青毛豆采收周期短,在没有机收之前,湖北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青毛豆最后因来不及采收变成了黄豆,从而影响种植经济效益,凸显了机械化采收对青毛豆比较效益的发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采收服务做应用推广是一种能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方式,而令杭颂斌烦恼的是,他只研制出了16台定型机械,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了。“没有后续资金跟上,再大的市场也无济于事。”今年他与湖北签订了1万亩的青毛豆作业合同,不敢再签了,怕完成不了。
打通“最后一公里”需协同推进
“光靠杭颂斌自身积累一点一点往前走,显然有点吃力。”海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国栋坦言,当地农业农村局对杭颂斌研发青毛豆联合收获机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扶持,该给的补贴全都给了,前后为其争取了近万元。要彻底打通青毛豆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建议发展改革委、科技等部门整合相关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乡村振兴的科技项目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青毛豆机械化采收需要考虑多个问题。”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省农作物品审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新研究员说,首先,南通地区的“小寒王”品质好、产量高,但植株结荚高度有点低,叶子多,不太适合机械化采收;也有一些审定的新品种,如“通豆6”“苏豆18”等,结荚高度比较高,适合机械化采收,需要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其次,种植方式需要改进,如果存在株行距过密等不合理情况,后期收获机械就进不去,需要解决株行距和后期收获机械配套问题。第三,收获机械目前有两种:一是田间自走式的,德国进口的,效果是好,但价格昂贵,一台约万元;一种是国产的,大约30万元一台,但效率低、破损率高,不被种植户看好。研制符合我省豆类品种特点的性价比高的作业机械势在必行。
在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研究员看来,政府要把特色农机具应用场景营造出来,由省或国家的科研机构和有制造实力的企业一起跟进,共同努力,必将大大缩短实现采收机械化的进程。拿青毛豆来说,全省多万亩,就是几百台采收机械的市场容量,地方要把青毛豆机械化采收的应用场景打造出来,让企业有信心投资才行。“量上不去,价格下不来,企业肯定不愿意干。”同时,要从应用机制上做些考虑,像青毛豆这样的小众作物,今后必将走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即按照标准化种植,在相关区域配置青毛豆全程全面机械化的作业服务公司或专业服务队,为种植户提供包括采收在内的专业服务,这样青毛豆产业也能发展起来。曹光乔透露,目前我省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正按照这个思路在推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丁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