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汪曾祺学渣,嗜酒,大学肄业,却被
2023/2/17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给人间送一点小小的温暖,这大概可以说是我的写作的态度。”
——汪曾祺
说到最爱吃的文人墨客,我们会想到苏东坡,一路被贬、越贬越远的他,并没有沉浸在离愁别绪中,也没有被郁郁不得志影响了美好的心情。
一首《猪肉颂》道尽了一个吃货的本色,黄州笋烧肉、荔枝三百、炖河豚、九朝红烧肉······这些菜单里都没有的菜品,却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他的诗作中。
“吃货”文人确实会给他们的作品多增添一丝情趣、一丝可爱与鲜活,还有一位“骨灰级吃货”作家,他的理想便是尝尽人间至味,写尽最通透的一生。
01汪曾祺:知味人间乐出境界
初次读汪曾祺,令人诧异,语言直白,普通到老人妇孺都可以读得懂、看得明白。虽说未打开《受戒》的扉页,却正是被“清新自然”的好书推荐词所吸引。
可是打开后,读了几句,不禁犯个嘀咕:阅读“门槛”也太低了吧,整篇小说几乎是人物之间的简短对话,但是一头扎进去却又感觉很“上头”,爱不释手。
简单、纯粹、率真,这是对汪老头的第一印象,全书都是细碎平常的小事,却凝聚着浓浓的温暖和情感,把读者包裹得紧紧地。
简简单单的平常生活,在他的笔下总是能让你的心泛起涟漪,如若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对事的真,如若不是把对艺术美的追求,刻在了骨子里,读者是不会达到这种同频共振。
不会吃的作家不是好画家,如今看他的畅销书,美味的文字总伴有“不媚俗又欺世”的似是非似的食物画作;此外他的厨艺也是远近闻名,经他手所做的盐水毛豆,法国客人竟连豆壳通通下肚。
02“学渣”一枚乐于吃酒
当日本人的轰炸机在西南联大的上空盘旋,所有学生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只有一位学生,手里拿着吃的,不顾同学劝阻就一头钻进松林地躲避,只因那里有足够多的松子。
汪老曾有趣地回应过这件事,他说:“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也不能当饿死鬼”,这样的“吃货”不止是贪吃,更多的是一种豁达的心胸,临危不乱的淡然从容。
难怪他被称为“文艺界的泥石流”,这个称呼更多的是一种褒义,是读者对他智慧人生的羡慕和赞赏。
而且,老顽童的他在少年时代也是个爱闹的人,在大学期间他无数次的旷课逃课,一遇到自己讨厌的科目,便跑到空教室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要么,便一定是在哪个小店品呷着美味。
据他的同学回忆,在他们的大学校园里,如果远远地看到路边有躺着不省人事的人,不用猜便是汪老,因为他天性嗜酒,在学生时代俨然就是一个“酒鬼”。
他因失恋不吃不喝不下床,却因同学一句“你起床我就带你去喝酒”而立马下床,他曾说如果戒了酒,那就是破坏了他的生态平衡。
阅读和喝酒,是他学生时代的两件头等大事。
从十几岁开始喝酒,是他的父亲教的,而他也把这一“家族传统”传承给自己的女儿,在女儿三岁时,他就拿着筷子蘸了蘸酒给女儿品尝。
之后女儿也在文章中回忆了这一幕,孩子因酒味辣喉咙的大哭声、妻子闻声赶来连骂“老酒鬼,别害我的孩子”,一家人热闹非凡、幽默有趣。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也是他文章“清新自然”的精髓,至少,在汪老看来是这样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经常性的逃课、喝酒,他的数学、英文等多科科目没有考过,最后连大学毕业证也没能拿到,是同学和老师眼里的“学渣”。
但这些却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
03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贾平凹先生曾用“文孤”形容过他,他的老师沈从文偏爱他,曾给他的习作打了分(满分是分),赵树理、老舍皆请他做过小说的编辑。
在最难熬的抗战岁月,他的文风仍旧是平和乐观,没有太多硝烟的痕迹。
他像“钓鱼的医生”活在当下、乐在其中,他对写作的态度,犹如那医生的边吃鱼边钓鱼的“起水鲜”,令我们羡慕。
要说,他也没什么文凭,一介大学肄业生,寻常文人、没获过什么大奖,也不曾拿起笔与黑暗社会对抗,他只是写写散文、写写随笔小说,文字质量也不是很高。
画画也只是略懂皮毛,贪吃爱酒,喜欢下厨,一个心性闲适的居家好男人,在六十岁后才逐渐声名鹊起、大器晚成。
成名后的他被问道与写作何时结缘,他又自嘲道,只因数学英文很差,唯有国文勉强过关,看书多,索性也提笔写写字,没想到作品很幸运地被刊发。
这看似百无一用,才成就了他的作家之路,其实都是他率真、洒脱的性格集成啊。
在他的作品里,没有一个矫揉造作的感情词,但处处尽显温情,深爱十一子的巧云为救他给他灌尿碱,自己竟不知道为何要尝一口;临终前的奶奶为孙子做鞋,一双正好、一双做大了一些。
就是这些简单的词汇,描绘的都是人间情义,哪怕我们未曾到过高邮、进过大淖、遇过饥荒。
累了,就泡一杯茶、读读他的文章,相信你一定会重新爱上生活,因为是这个世界先爱上了你。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必须根植于生活的沃土,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打磨与积淀,那只能叫做文字。到了一定境界,才会明白人只有活得通透才能体味人间雅趣。
04结语
他的一生,是吃喝玩乐的一生,高邮鸭蛋、湘西腊肉、起初接受不了的芫荽,通通在他的舌尖走了一遭,他的一生,也是随性通透的一生,他把吃喝玩乐与写作绘画紧密结合。
他的一生是宽广博爱的一生,他把触角深入花鸟鱼虫、江海湖田、草木叶林,这些物象在他的笔下都有了生命,“氛围即生命”,他爱着就感受得到、能听到看到。
他的一生历经了世事变迁、体验过人情冷暖,可他的洒脱豁达却一直都在,即使是在农村劳动,在干完脏活累活后仍能舒心一笑。
愿喜爱汪老文字的每个人,都能因“采到了蘑菇为家人做一碗浓汤”而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