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株毛豆唤醒了几代宜丰人的记忆
2022/5/15 来源:不详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市场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活跃市场经济,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以上街摆摊做生意。于是,部分街道上出现了摊位。一天带着小孙子康康在步行街游玩,一股清香扑鼻飘来,不远处一个游动摊点在煮毛豆。小孙子指着煮熟的毛豆角说:“爷爷买吃吃。”我顺手在摊位上拿了一个毛豆角试了试味道,五味俱全,现在煮毛豆时花椒大料应有尽有,闻起来、吃起来都感觉很不错,可总觉得还是远远不及小时候吃毛豆的味道,每次看到毛豆角也总是会勾起童年的记忆,回想起那童年岁月里毛豆的故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最难忘的就是那时的暑假。记得当时的假期几乎没有作业,更没有这样那样的辅导班、补习班。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打猪草,一群小伙伴拿着禾镰刀子,挎着背篓,担着簸箕,浩浩荡荡出发,时不时还唱起歌来。那时还是大集体,没有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生产队的农田都在村子的西南侧。从屋场里出来的道路把农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前后是自留地,村民用来种蔬菜。道路的南面是城溪大队路边生产队的农田,北面是新村大队的农田。那时田埂上都种有毛豆。田埂上也是我们割猪草最理想的地方。
记得有一天下午,田埂上猪草特别茂密,我们早早就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坐在草垛上休息,看见毛豆快要成熟了,豆杆上的绿叶已经遮挡不住豆荚,个个争先恐后露出头角,密密麻麻排列,紧紧拥抱在豆杆的周围,每个毛茸茸的豆荚也已经粒粒饱满,渐渐勾起了我们的馋虫。我和小伙伴们相互看着,会心一笑,于是我们围成一圈商量起来,最终我们商定生产队的豆子不能动,等天再黑一些,在回家的路上去新村大队的田埂上偷一些毛豆,到求文家煮熟,为了避免被发现,还定了三条原则:每个人最多拔三株,不能拔同一处的,也不能在路边拔,而是拔田埂中间段的,那样也给了我们更好的掩护。我们分别在不同的田埂上拔毛豆,很快完成任务,又迅速撤离,把战利品放在求文的猪菜篓底下,上面用猪草掩盖,唱着歌曲:“雄赳赳,气昂昂, ……”凯旋而归。
回家放完猪草,都悄悄溜进求文家。求文婆婆煮完猪食后,就为我们煮毛豆,只听得铁锅里的水发出吱吱响声,她让我们只把每株豆杆上的叶子摘下来,把豆荚和豆杆一起放入水中,洒了一大把盐。很快豆香随着水蒸气慢慢飘散出来,布满了整个院子,我们急忙用毛巾堵在锅盖的边沿。感觉等了许久许久,才揭开锅盖,我们每人一株,蹲在厨房对面的菜地里迫不及待地一边吹气,一边将豆荚送入嘴中,随着手轻轻挤压,一排豆粒滑入口里,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只觉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浓郁清香、都耐人回味。多少年后想起来仍然有唇齿留香的滋味。
没想到最终还是豆香出卖了我们。香气飘出了院子,弥漫在整个屋场里。时任生产队长的求文父亲和几位家长狠狠地训斥了我们,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是偷生产队的,是摘了新村的,才慢慢使大人们消了气。无论怎样都不能偷、拿集体的任何东西!这种简单朴素的道理和原则从小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一直到今天。可能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次数多了的原因,也或许是对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吧,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毛豆了。
难忘这段毛豆的故事,难忘我无忧无虑的童年。
文字:军魂《童年记忆——毛豆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