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三合店巷
2022/8/9 来源:不详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3830-1.html
三合店巷
◎刘澍 在张家口上堡一带,明德北街的西侧,有一条恬静的南北小巷———三合店巷,其北连东西走向的古宏大街,南通西北东南走向的西沙河大街,长约米。 我最早到过三合店巷,大约是在年。是年,在三合店回民小学参加河北省自学考试。只记得三合店小学的大门是砖砌的圆门洞,附近还有印染厂。巷子没有现在宽,巷子的概貌不记得了。 年,我家搬至三合店巷,准确地说,是后三合店巷。在三合店巷靠北西侧,还有一条弯斜通向古宏大街的窄巷,名曰后三合店巷。 一个城市的街巷,特别是历史有些久远的城市,其街巷名都会有自然的、或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历史印记。我在后三合店定居一段时间后,就三合店的由来,问询上了岁数的土著居民。有的说,是清朝嘉庆年间有人在此开了一家车马大店,名曰三合店。为啥叫三合店?不知道。问一姓陈的老人,他说,早年这里开了一家镖局,名曰“三合店镖局”,后来这巷便叫三合店巷了。哪三合,也不清楚。又过了数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本市新华后街旧书摊上买到一本《张家口文史资料》,继又获得友人赠书《大境门史话》,这两本书中记述了张家口市上堡三合店巷名的由来,还有故事渊源。
山西榆次东阳村人安定四,原名安晋元,从小在家乡跟从武师练成一身硬功夫。据传,清朝中期,八位少林名师采集太极、八卦等八门拳术精华,研议出一门拳术,取名公议拳。安定四便是公议拳的第5代传人。光绪年间,安定四经友人介绍来到张家口开设镖局。取武术界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说法,命名为“三合店镖局”,专为钱庄、票号押运银两及贵重物品。镖局保山西的镖,也保山东、绥远、热河各路的镖。安定四武艺高强,广交武林高手,镖局中保镖们也是个个精通武术,武艺了得。《镖局春秋》记载:清朝时期,全国各地较为出名的镖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业务范围最广的、通行全国的有十大镖局,张家口三合店镖局是十大镖局之一。 三合店镖局所居之巷,人们便称其“三合店巷”了。 我徜徉在三合店巷,想象当年镖局院落之构状,镖师们练武之情景。无镖活时,他们在院里练功。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使拳无影,使器如风。有镖活时,镖师们执着兵器,有镖师扛起织有“三合店镖局安”六字的大旗,凛凛出征。 现今的三合店巷,路加宽了。西侧靠南的通胜德也开出一条东西小街,更为三合店巷增添了兴隆。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开文具店的,开书店的,开门诊的,开药店的,开旅行社的,开房屋中介的,打字复印的,美容理发的,办舞蹈班的;卖日用百货的,卖烟酒的,卖电动车的;搞电焊的,修电机的,修汽车自行车的,做塑钢门窗的。还有面铺,肉铺,菜铺,早点铺,烧饼铺,饭馆有十数家。店铺外还有流动小车,卖煎饼、手抓饼、鸡蛋灌饼等。商铺饭馆的字号也有以“三合”冠名的,有标“三合蔬菜店”的,有称“三合爆肚”的,有冠“三合私房菜”的,有名曰“三合烟酒专营店”的。 夏秋季节,下午5点许,开烧烤的饭馆早早在店外摆开桌子,待傍晚,卖小吃,烧烤羊肉串、青椒、馒头片等等。小吃,就是毛豆,酸菜,花生,釜大豆、豆腐皮豆腐干豆腐筋啥的。几十张饭桌,来吃的客人多为30多岁至50岁左右的,精力充沛,胃口好。工作一天了,邀几位好友,东南西北地扯聊,也评评国家大事,一直吃说到灯火通明。 三合店巷是个小巷,但张家口所辖区县特产,在这巷子里大多能买到。坝上莜面麻油,崇礼土豆大葱,怀安熏肉豆腐皮,蔚县凉粉小米,阳原驴肉豆腐干。深夏,万全县又甜又沙的西瓜也上市了。到了秋天,怀来涿鹿的水果摆在了马路牙边。中秋季节,宣化葡萄珠珠串串,一嘟鲁一嘟鲁地摆在了人行道的车架上。 白日,有居民到商铺或地摊购买用品,或蔬菜,或米面,或其它食品。居民们在巷里遇见,认识的,互相问询着,打着招呼。老街坊们见了面还要多站一会儿,拉一拉家常。 三合店巷的老人们,拿着棉垫,或带一小凳马扎,几人一群,几人一组,坐在商铺门前的台阶上、花池的围墙旁,聊往事,说今日;或数位围一圈,打扑克,下象棋。悠闲的,还有路旁杨树上的麻雀。一次,见杨树的枝条上,卧有五只麻雀,两只在梳理羽毛,两只在吃着树叶上的什么,还有一只,在闭目养神。太阳照着它们,暖暖的。 我感觉出这小巷的温馨、恬静。感觉小城小巷的邻里关系,与小镇相似。我在这里用了“恬静”一词,这是在三合店居住十数年的自我感受。一是在这闹市里的一隅,安静;由安静引出小巷给我的第二个感受:令人心神安适;三是淡然。驻足北望,举目正对西太平山崖顶的朝阳亭。三合店与西太平山这样的相近,其氛围淡然,那是自然的事。我常到西太平山去,拜访那里的山石、草木,接受它们淡然的天性对我的浸润,也使自己心田微弱的诗苗不致枯萎。 一天,我在三合店巷闲逛,见有人在马路边摆着一溜口袋,里边分别装有小麦、莜麦、芸豆、黑豆、高粱、薏米、小米、黄豆等等,我俯身观赏,心里想,我可以之写出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这分明是把田野的诗章摆在了城市街头》。数月后,写出了这首诗,其中三段是这样写的:纤小的麦粒,你是静安的淑女吗?你可是田野荡漾的海,一束束麦芒,汇集成金色的海浪。金黄的南瓜,凝结着一寸寸光芒,瓜心里拥挤的种子,那是太阳把她的天使珍藏。一粒粒玉米,让我想起田野里一株株挺拔的少年。秋阳下,你们又像如怀抱婴儿的母亲一样。 平常的日子里,有庸碌,也有诗意。生活简素,会在平淡的日子里隐现出诗意的美。后三合店巷的几十间平房里,住着平民百姓,拉板车的,干泥瓦活的,打零工的,靠给人挽边缝纫生活的。靠缝纫生活的这家,居后三合店巷的拐弯处,其院逼仄,门口堆着花篓,花篓里盛着土,栽种花卉。墙头上放着几个旧脸盆,盆里置土种花。种养着紫茉莉、旱莲、黄菊、沙蓬花等。沙蓬花,花朵小,但浓艳,给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鲜活的色彩;紫茉莉,我们当地人又称做饭花、烧火花,意思傍晚做饭烧火时,它便绽放花开。做饭花、烧火花,这名字有烟火气,暖人心。这些生命,一点一点生长,也使人心与其感应着,舒张着。直至开出鲜艳的花来,也开出一簇簇生活的希望,同时,也为这贫简的生活平添了几分诗意。 这诗意在大地上潜蕴着。 天空呢?三合店天空的诗意明朗和暖。 每年到谷雨节气,我就盼着燕子归来。看燕子飞翔,感觉它们是在天空书写诗章,生命的诗章。几十只燕子在三合店这片天空追逐滑翔。它们飞翔如箭,我看它们要撞到一起了,但又见轻盈地分开。每天上下班,走进三合店巷,我总要在巷里驻足几分钟,怀着亲敬的心境,默默地仰望飞翔的燕子。虽是在小城的街巷,有时竟想起陶翁乡野的诗句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合店的清洁工老马,他告诉我,这些燕子是野燕,在印染厂旧厂房房顶的瓦下住着。谷雨来,秋分走,这期间要生两窝小燕子。老马说,他家住城郊永丰堡,住平房,屋檐下有燕窝,已孵出一窝小燕儿了。说这话时,老马满脸的幸福。 数年后,后三合店巷的平房拆了,在原地竖起了高耸的楼房。我祈祷,这几间原印染厂旧厂房不要拆。燕子要来,燕子年年来。若将这片旧厂房也拆了,南来的燕子在三合店便无家可归了,从此三合店的天空便不再有燕子飞翔了。我会感到很寂寞,感觉生活缺失了什么,尽管三合店巷的商铺众多———生活好像什么都不缺。 我们人类、个体或组织,不论干什么,总以人类(或自我)自身需求为中心。如建筑,拆去平房,建造高楼,想过怎样让燕子安家吗?如农业,年年使用农药,浸入粮食作物、蔬菜,残害鸟儿及土壤里的微生物,污染着地下水,同时,也伤害着人类自己。 由三合店之三合,油然想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想起人在自然中应所处的位置来。我们人类、个体,或人类的组织,在做计划时,在规划蓝图时,在大自然面前行为操作时,总以人类为中心。其实,这人,应是敬畏天地自然的人,而不是仅仅由自身生理欲望集聚合成的人。这样,天、地、人三者相依相生相合,我们人类社会,我们的生存环境方会是生态和谐的,人类的路,方会久长。 天、地、人,三合!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