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剪口更好吃我不信,并做了个实验人民

2023/2/10 来源:不详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最近,我们终于搞出了策划一礼拜,执行长达一年之久的大排档相关项目——《关于大排档美食的几个疑问》。

这个项目的主要出镜人是领导,至于为什么执行长达一年之久呢,我也不能直说是因为领导懒……

项目主要核心讨论的问题是,最常见的几种大排档美食,比如:想要“花毛一体”入味,是不是煮之前都要给它们先开个口呢?烤串上撒孜然粒、孜然碎和孜然粉,哪个能让串儿更香?冰可乐是冰到几度喝起来最爽?机打的、玻璃瓶的、易拉罐的、塑料瓶的,哪个更好喝?等等等等几个问题。

是不是每个主题都很有意思!都很想看!可惜啊,搞完这些,欧洲杯也踢完了,奥运会也结束了……热点全都没蹭上。\_(ツ)_/

但是夏天尾巴还是要抓住的!管它是蝉还是大蟑螂,先抓住一个再说。

这一回,领导终于出马了,我们先要探究的是——煮毛豆前,剪口和不剪口,对毛豆的咸味影响有多大?

为啥大排档的毛豆都不剪口?

小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帮我妈干一件事,而且很多次,那就是给毛豆剪口。那真是相当繁琐了,每个毛豆要两头都把尖剪下去,一盆毛豆能剪半天。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要给毛豆剪口呢?我妈说:“剪口了这样盐就容易进到豆里,吃着有味儿!”

给毛豆剪口可太累了

于是,我以此为煮毛豆的终于奥义,奉行了好多年。

直到上大学,有了自己可以把持的金钱去大排档,才发现大排档的毛豆都不剪口——一定是他们懒!剪口才更有味儿!

看这整整齐齐的毛豆角

但其实吧,大排档的毛豆也挺咸的,难道是他们用盐水泡的?或者是加了超多的盐?

很多年过去了,这事儿都成一个疑团了,这次我一定要搞清楚。于是,我决定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毛豆煮出来的盐度,用实验数据来说话!

做实验,还是没逃过剪毛豆

本次实验全部采用化学实验器具和方法,有一种梦回大学化学课的感觉,爷青回!

具体方法是:

称同样重量的毛豆,一个剪口,一个不剪口,然后加同样体积的水、同样质量的盐,煮同样的时间。

为了方便,我用了鸳鸯锅,真聪明

捞出煮熟的毛豆,分别把豆粒剥出来,然后称出同样的质量两种豆粒,记为m1和m2。

用研钵把毛豆粒捣成泥。

麻了麻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将毛豆泥装入离心管,注入等量的蒸馏水,震荡机震荡15分钟,让豆粒中的盐分尽可能多的溶到水中。

这回胳膊都酥了

震荡完毕的溶液,再经过滤纸过滤,滤去豆渣。

将过滤好的溶液,配置成两瓶ml的标准溶液。

这一步又复习了一遍用容量瓶定容的操作

用滴管各吸取1ml溶液,滴入光谱盐度计测定。

本来一切都很完美,只要把稀释后的溶液用盐度计一测,咱这实验结论就出来了。

但是!!!!!!

小火车老师买错盐度计了!!!!!

他买成了糖度计,测不了盐度!!!

这……

然而,这并不能难倒我。我们还可以用化学里最经典的方式来测,也就是分析化学里的滴定法。简单来说,就是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跟氯是1:1的,所以测出溶液里氯离子的量,也就能得出钠的量。

听起来很复杂是不是?没关系,你能看到这里,就很不容易了。

看完视频可以直接跳到结论部分了

没有盐度计,那我滴定吧

有耐心的,咱接着来看滴定的原理。上过初中化学就能知道,氯离子跟银离子会形成氯化银,一种白色絮状沉淀。

用已知银离子浓度的溶液来滴定,消耗了多少银离子,也就对应溶液里有多少氯离子。总之,滴定的原理就是通过反应置换来算出未知量,就这么点儿事。

但是,我们怎么能确定溶液里氯离子全部形成了沉淀呢?这就需要再加入一个叫指示剂的东西,通过它变色来告诉我们氯离子耗尽了,学名叫“滴定终点”。

配合氯化银使用的指示剂是铬酸钾,本身是黄色的,它里面的铬酸根离子比氯离子更容易和银离子结合,形成红色的“络合物”,所以滴定时,一旦溶液变红了,也就意味着不再有氯离子跟银离子反应了,也就到了滴定终点。

然后,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国标中,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计算公式

原理搞懂了,我们继续试验。

选用0.1mol/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酸式滴定管。(加入前要先用溶液洗一次;抱歉没有买到棕色酸式滴定管,因为硝酸银需要避光,只好用普通酸式管将就一下。)

从容量瓶中抽取10ml溶液,加入锥形瓶,再加入50ml蒸馏水摇匀。

用pH试纸测一下溶液的pH值,因为铬酸钾的适用范围是pH值6.2-10.4,避免指示剂不适用。

滴入1ml5g/L的铬酸钾溶液(约4滴)。

开始滴定。

到达滴定终点并记录消耗硝酸银溶液的量。

再用空白组做一次对照试验。

剪口的毛豆果然更咸!

做完实验,把数据代入公式,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结论

剪口的毛豆豆粒,比未剪口的毛豆豆粒,盐度高20%左右!

呵,此时只有一句话能代表我的心情——你大妈永远是你大妈,妈妈说的都对!

但翻回头来想,我们吃毛豆似乎没有谁是用手剥着吃的,都是用嘴捋。所以口腔能感受到的盐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毛豆的皮。

那也就是说,吸饱水的毛豆皮只要足够咸,那吃的时候即便豆粒咸味不足,豆皮上的盐溶液也能在口腔里把咸味找补回来——可能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大排档的毛豆敢于不剪口了。

不管说什么,毛豆还是得剪口

图片来源网络

实验做完了,终于解了我的心头谜团,但总觉得,这实验真是做了个寂寞……

撰文

郭亦城

部分图片

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