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第一豆不是绿豆而是它对于糖尿病人来

2022/11/13 来源:不详

夏季正是吃毛豆的季节。毛豆烹煮方便、价格实惠、口感鲜美,个头虽小却是一座迷你的“营养宝库”,因此也被人誉为“夏季第一豆”。尤其对于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毛豆更是上好的饮食养生佳品。

毛豆起源于我国,因其豆荚上有许多细毛,故而得名。毛豆在我国的栽培史已经超过余年,每年的成熟期集中在5~10月之间。

毛豆是为数不多的能提供优质蛋白的植物之一,它富含的大豆异黄酮也被称为“天然植物雌激素”,对女性健康非常有益处。

据统计,每克毛豆中,约含有钾毫克、磷毫克、钙毫克、胡萝卜素毫克、镁70毫克、维生素C27毫克、总维生素A11毫克、膳食纤维4毫克,此外铁、硒、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极为丰富。

毛豆中的维C含量远超豆角、蚕豆、荷兰豆等其它豆类,膳食纤维含量比菠菜、苋菜等高纤维蔬菜还多。可以说,毛豆同时兼具豆类和蔬菜类的营养,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独特的食材。

小贴士

我们常说的黄豆,其实就是成熟干化后的毛豆。除了新鲜程度上的差异之外,毛豆和黄豆在营养成分上也略有不同。

研究表明,毛豆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比黄豆高出一倍,维生素C、水分含量等也远超黄豆(黄豆中的维C含量几乎为0)。从口感上来说,毛豆更为软糯、鲜香,豆腥味也更少。

1,辅助降糖

毛豆与其它豆类一样,也具有升糖速度慢的特点。毛豆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有助于延缓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增强饱腹感,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而毛豆中含有的皂苷类物质,也具有辅助降糖的作用。

2,保护心血管

毛豆是一种低钠高钾型食材,夏天常吃,有助于弥补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的钾流失。

而毛豆中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大豆甾醇、大豆磷脂等元素,都有利于乳化胆固醇,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清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

3,改善便秘

大暑过后天气更为炎热,如果糖友补水不及时,身体很容易出现便秘等干燥类型症状。鲜毛豆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和大量的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能促进肠胃道蠕动,加快消化系统代谢运转。

同时毛豆中还有丰富的油脂成分,对于肠胃功能不佳、常有便秘烦恼的糖友来说,常吃毛豆可帮助润滑肠道,改善便秘、预防痔疮。

4,强健骨骼

每百克毛豆中的含钙量高达毫克,甚至比补钙高手牛奶还略高一筹。通过毛豆摄取钙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强健骨骼。另外,毛豆中还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它在人体内具有类似雌激素的功效。

5,减肥增肌

增加肌肉、减少脂肪有助于血糖稳定,所以很多糖友都有增肌减肥的需要,而毛豆恰好符合这类糖友的饮食要求。

每克毛豆中含有13.1毫克的优质蛋白,是蔬菜中的佼佼者,食用后有助于增加肌肉;丰富的钾、镁、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能量交换,预防因节食或运动过量而引起的肌肉痉挛等问题;膳食纤维还能减少饥饿感。

6,养颜润肤

毛豆中含有大量的大豆异黄酮,作为“天然植物雌激素”,它对皮肤胶原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由于紫外线导致的皱纹,使皮肤更为光滑。再加上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共同作用,能起到良好的美颜润肤、延缓衰老的功效。

小贴士

毛豆的营养全面、功效显著,除了糖友之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有健身减肥需求的人群以及女性都非常适合食用毛豆,常吃同样对身体好处多多。

看外皮

新鲜的毛豆表皮应呈现青绿色,上面有一层白白的绒毛,豆荚宽大且饱满,可以清晰看到豆粒的位置。而不新鲜的毛豆表皮会发黄、发黑,或是给人暗淡无光的感觉,豆荚干瘪容易开裂,表面绒毛也比较少。

看豆粒

剥开豆荚,好的毛豆豆粒应该是绿色的,表面还会紧紧地包裹有一层半透明的表皮。用手轻轻一掐就容易出汁,说明毛豆还比较鲜嫩。

相反,如果剥开豆荚时发现豆粒与种衣已经脱离,手指掐也不会流出汁水,那就说明毛豆已经太老、不新鲜了。

另外,现在市场上还会在毛豆表面撒很多的水,让毛豆看上去比较好看,如果购买到这种毛豆,一定要尽快吃掉,因为经过水洗的毛豆很难储存。

对于糖友来说,毛豆最好的吃法就是水煮毛豆,既能享受毛豆的鲜香原味,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中的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更为有益。

做法:

取毛豆克左右,清水洗净后用剪刀剪去两头,以便于入味。将毛豆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没过毛豆,然后放入八角、桂皮、甘草以及一小勺盐。大火烧开后煮制10分钟,关火,让其在汤汁中继续浸泡焖制30分钟左右,即可装盘食用。

3类人要少吃

毛豆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碱,容易加重肾脏代谢负担,所以患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尿酸高、蛋白尿者应避免食用;毛豆中富含植物蛋白和大豆低聚糖,若食用过多则会堆积在胃中不易消化,还可能引起腹胀等问题,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糖友也需尽量少吃;毛豆与黄豆属于同一品种,所以对黄豆过敏的人群,也不宜食用毛豆。

健康说

无论是水煮还是爆炒,毛豆一定要彻底煮熟以后才能食用,否则其中所含的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等成分可能会引起中毒,糖友们一定要注意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