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从三个角度浅析该电影的魅力所

2023/2/13 来源:不详

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是一种近似于认命的教训吧。——《步履不停》

前言:是枝裕和是日本著名的文艺片导演,很多人说他延续了另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的风格,比如小津有一部《秋刀鱼之味》,通过“味道”带出一个家庭关于女儿出嫁的担忧。是枝裕和同样有一部作品名叫《横山家之味》(别名《步履不停》)。

整部电影充满了浓郁的烟火味。不同于小津“理想型”的家庭,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一直追求“写实性”拍摄手法,食物作为感情元素的载体同样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都通过对于家庭琐碎、流动的叙述带给我们对于家庭价值观层次鲜明的展示和思考,整部电影画面唯美,带有强烈的“物哀”美学展示。

《步履不停》的故事脉络起点是一家人中大哥纯平的忌日,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尽管时间不长,却通过不同人的口吻还原出一家人15年来喜怒哀乐,勾勒出整个家庭不同人物的命运走向。

这一天,赋闲在家的二女儿良多带着妻子由香里和继子淳史回家祭拜兄长,三女儿一家人早已在家等候,父亲始终希望良多能够继承其医生的家业,可是良多却有自己的兴趣,父子间情感的隔膜从未消弭,而母亲与长子之死也有无法磨灭的思念之情。影片中由大量的留白画面和颇具哲理的对话,将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呈现在观众面前,带动着情绪的跌宕起伏。

今天,我就从故事内容、象征意义、“物哀”美学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在第四部分,我也会结合影片谈谈我对于亲情与家庭的几点思考。

01、每一种食物代表一种追思,而做饭的过程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家庭的矛盾和解都在餐桌上得以消融

①食物的象征含义,以玉米天妇罗为例看表达、延伸、影射的含义

是枝裕和的电影充实了生活的大量细致入微的描述,看过他电影的观众都会被其中完全生活化的场景带入到故事之中。《步履不停》中同样有大量的此类场景,尤其是做饭的场景,虽然赶不上《舌尖上的中国》对于每位食材准确的介绍,却通过母亲切菜的熟练,锅中的炖煮物沸腾的声音,及毛豆在笸箩里滚动的窸窣声,让观众体会到美食的诱惑,进而想起家的味道。

其实,每种食物都有含义。比如玉米天妇罗这道菜,就是长子最喜爱的食物。每天到纯平的忌日,母亲都会做这道菜,它承载了全家人对于逝者的追思和缅怀。母亲曾经说“很奇怪,我好像没什么童年记忆,除非我把它们煮出来”。当天妇罗透过触觉和味觉到达母亲的味蕾时,就像一种记忆的传承,母亲在30年前偷玉米给纯平做天妇罗时,纯平还开心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用去市场买玉米了”。

由此可见,玉米天妇罗就如同一曲关于死亡的恋歌,将死亡与家庭复苏这对不可调和的冲突牢牢地粘合在观众心中,让母亲的无限思念化为一缕哀愁。

②从做饭的仪式体现家庭关系

在日本文化中,饮食文化至关重要。横山家的每一顿饭都是精心准备的,而其中的仪式化特征颇为明显。厨房是母亲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场所,影片中不停地用特写镜头对准各种厨房用具。我们会发现这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显然母亲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可谓煞费苦心。

母亲先是订了一份美金的高级海胆寿司,从这项花销上可以看出母亲对于聚餐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在制作玉米天妇罗时,良多负责剥玉米,女儿搅拌粉浆,母亲负责油炸烹饪,整个环节衔接的有条不紊,全家人对于做饭这件事用心且细致。这不但是对美食的敬意,也体现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就连和儿子闹别扭的父亲,当闻到饭香味时也会准时出现。在充满仪式感的聚餐中,父亲是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必须等到全家人到齐才能集体开始用餐,这种仪式感承载的是日本家庭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即使再大的矛盾面对食物时也不得损毁。

③从饮食文化到家庭关系

整部影片的一半时间都聚焦在了厨房中,甚至连很多冲突场景也不可避免地汇聚在了从餐桌上。比如吃完饭之后母亲带女儿和儿媳看良多小时候的照片,此时只留下父亲和良多,氛围直接由刚刚的欢快转为了尴尬。尽管父亲对于良多无法继承医生的衣钵多有怨恨,但他仍然希望能够改变良多对于事业的愿望。

即使在姐夫的面前,父亲同样不厌其烦地提起继承诊所的问题,受到良多的激烈反驳,还需要通过姐夫的插科打诨来调节气氛。

可以说,影片通过饮食文化,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不漏痕迹进行了渲染,每位有此经历的观众都会感同身受。

02、家是温馨的港湾,尽管矛盾丛生,却终究可以化解

在叙事方面,影片有强烈的私人化纪实风格,突破了惯用的叙事模式,而是采用生活流方式,以黑格尔“冲突律”为基础。也就是围绕事件冲突来构筑故事,从清晨的母女对话开始,仅仅扣住了家”这一主题。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说:“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物质的细节,同时也由于意识形态的衰落,我们的已经碎成片片的心灵事实上不可避免地会更宜于吸收物质生活的短暂瞬间。”

当回想起当年儿子和妻子偷玉米做天妇罗的事情时,父亲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显然,往昔的记忆碎片一点点从记忆深处被调取,那里有对家最纯真和美好的记忆。

可是岁月总是无情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于未来有了自己的规划,纯平的逝去为整个家庭留下巨大阴霾,良多妻子对他说“你是长子”,可是良多坚持说自己是“次子”,在他的心中,哥哥是始终存在的人,也是这个家庭完整的标志。父亲强压给他医生的工作其实也代表了整个家庭情感的缺失,父亲只是将这种情感从逝去的大哥身上转移到了良多那里。

这里的矛盾看似与家的温馨相矛盾,但这种“怨气”并不是不可化解的,毕竟“血浓于水”。

在良多观念中,自己只是在未来选择上与父亲的要求不同,所有的分歧点汇聚于此,也正止步于此。良多从来没有将父亲视为仇人,而父亲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当他们谈论家庭琐事时,氛围是欢快的,而一旦涉及到职业,两个人心中仍然“有刺”,但即使是“刺”,在良多心中对于父亲仍然是怀念的。

他因为爱上带着孩子的由香里,一直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所以在哥哥的忌日里,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回到这里。他的潜意识里不仅有对哥哥的怀念,还有对未来的向往。家庭对他来说可以包容一切,他的缺点、他的任性,他的选择。

不管是亲子关系有矛盾,父亲和母亲之前其实也有矛盾。比如父亲年轻时出外偷情,妻子在无意间提到她一直跟着,但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早已释怀,反而听的父亲一身冷汗。这种看穿不说穿的态度证明母亲是聪明人,她知道丈夫会回头是岸,几十年仍然用心照顾着这个家。

还有父亲对良多说,要多和母亲沟通。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父亲希望儿子能安慰母亲。从这一点上来看,父亲主要是面子上下不来,他的内心对于妻子有深深的依恋。

时间是证明一切的最好良药。在影片的岁月流逝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最本真和美好的样子。几十年的日子有矛盾和冲突,但却在每位成员的用心中得以化解,他们保留着对爱人对纯真的爱,正是这份爱让他们能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

03、物哀之美讲究留白,色彩搭配极具美感

“物哀”一词是由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宜长提出。物哀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对人的感动,对世相的感动和对自然物的感动。物指的是自然风景和风物,哀指代由这些景物触发的关于环境中人的情思。

影片中其实带有一种透彻心扉的凄凉感。每个人物都是平凡而真诚,这其中很多因素正是源于物哀理论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明暗色调的强烈反差凸显人物心境和命运走向

影片中的彩色感受随着父亲的亮相而直观可见,随着父亲的散步,整个家庭乃至居住环境呈现在观众眼前。绿色的树木、灰色的大海、青涩的天空,这些都表现出淡雅、宁静、甚至有些忧伤的味道,人物服饰也同样是清一色的中性颜色,以黑白灰为主。这种色调体现的正是物哀思想。

通过整体色调的渲染,观众们可以感受到悲情与美好的结合,这是通过景物描述调动观众情绪带来的直接感受,随着镜头的移动,徐徐道出这一家人各自不同的命运走向,大儿子去世,二儿子努力过希望的生活,三女儿带着两个孩子当起全职太太,这种心态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色调相搭,尤其当母亲看到那只美丽的蝴蝶,认作纯平的魂灵,观众们更加会被这种幽深玄空的色彩所吸引,体会到物哀之美。

②简洁的留白空间潜藏含蓄意境

留白是书画艺术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在有限的创作空间里利用空白来展现意境之美。这种技法追求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含蓄美。在简洁的电影画面上,所谓的简洁更多的是不用实体语言,而是利用凸显重点的色调变化,让观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创作者想让观众了解的主体。

比如在拍摄母亲时,会特意将镜头对准脸部,而空白处多为色调单一的厨房或者街道,这种方式让人物立刻成为苍白背景中的焦点。母亲表情的一笑一颦都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再比如最后一幕,当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反而给出了远景,人在绿色的树木中渐行渐远,虽然看似在拍整个环境,但是通过字幕点名了母亲的离去,并且定格在了母亲刚刚走过的台阶上。颜色与之前保持一致,仍然是淡色调,一种无力感随着苍白的颜色晕染在观众心头。

③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统一

人物的出现离不开景物,一家人在小镇的家中,郁郁葱葱的树木青绿色构成了主画面的色调。在这里,乃买的父母就如同粗壮的树干,养育着已经成年的子女和他们的后代,这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

良多在陪母亲散步时突然发现“我没有陪她看过一场电影,也没有开车带她去购物过。”当他停下脚步,才发现原来母亲才是自己亏欠最多的人,这种转变因为树木的枝繁叶茂而愈加珍贵,也映证了母亲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孩子们在室外玩耍时飘落的粉色樱花也充满了浓郁的优势。这种岁月的流逝是无情的,孩子们前一刻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几十年如飞烟,再回首时,他们会被与父亲一样在桌前陷入哀思。在日本物哀思想中,美是短暂而易逝的,所以才会在短暂的人生中去追求静谧和绚烂,但很多遗憾正是由此产生的,这种悲情元素也融入到了影片的叙述之中,构成了死灭之中的永恒效果。

04、基于影片《步履不停》,谈谈我对于亲情以及家庭生活的几点思考。

《步履不停》叙述方式是温馨平和的,影片象征了家庭的温馨和包容,在这里,有朴实无华的亲情和茶米油盐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平淡如水,却又炙热如火,让每位观众沉浸在对亲情之暖和家庭的繁琐之中,体会到最真实的生活本真,感慨于导演对于现实强大的把控力。

电影中的故事具有典型性,通过良品与父亲的关系,让我对于亲情和家庭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①生活的本质是给与,子女应当时常换位思考,体会父母无私奉献的爱的伟大

叔本华曾经说过“  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影片中的父母都在不停的付出,可是子女都觉得受之有愧。他们不仅是父母的子女,还是子女的父母。因此,每个人在索取的同时也正在给予,而给予还是索取取决于你对这个人或这项事情的热爱程度。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所以在孩子面前,他们不听地给予,造成他们想要逃离的想法,这一切都源于深深的爱。然而,谁又能说这份爱不值得歌颂呢?

②父亲的信仰不应强加给孩子,人格都是平等的,放下执念才能互相尊重

影片中的父亲是悲怆的,他每天都要在小镇中散步,每位邻居对他都有期待,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爱,但是父亲过强的执念让他产生了道德绑架,似乎邻居的去世与儿子无法继承医生家业有关系。但是要清楚,在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下,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年龄经历而强加,儿子的强烈反对正是在父亲威逼利诱下产生的逆反心理。

当年,因为爷爷生病而学医的父亲由于没能拯救爷爷性命而终身悔恨,这是基于他个人经历的伤痛。但他的愿望让儿子来继承,必须要尊重儿子的思想,良多明明不喜欢,父亲却一遍遍说服,甚至到了怨恨的程度。这是由于不幸的童年造成的,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情况,就要父亲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而在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生活都是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种遗憾,生命才有追求梦想的价值。

③对于亲人的离去,母亲始终无法脱离源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作用

母爱是伟大的,影片中最为亲切和和善的母亲每年都邀请纯平救的人到家,只为让他感受到这种压迫感,父亲说“他真是个废物”,但纯平用自己生命救回的正是这个人。母亲每年都不会忘记儿子和被他救的人,这种思念甚至让她产生了某种精神依赖,觉得纯平从未离开,这其实是一份大爱,甚至到母亲去世,我相信她都会一直想念纯平。

在心理学上,对于儿子的追忆其实可以缓解母亲的负面情绪,并且有助于帮助母亲获得积极的自我认知,有利于抚平她心理的创伤。纯平的离去正如那只蝴蝶一样,带走了母亲的思绪,也让他长留在母亲心中。

结语:

《步履不停》看完,既让人感到惆怅,又会感到一阵暖意。母亲对于每个孩子无私奉献的爱让人感慨敬佩。而温暖的是全家人面对纯平的离去采用了一种向前看的态度,没有因为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而有任何的抱怨。这部影片的魅力也正是体现在这些内容、象征意义、物哀这三个方面。

我们从电影中全家人努力生活,从那些珍存起那些过往岁月中的美好片段中,也能感悟到很多现实指导意义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